加强环境保护对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9-21  点击量:

刘刚/文
      内容提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对工业企业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的迫切要 求。本文从市场准入、工业结构、产品成本、 产品价格四个方面, 分析了加强环境保护对我 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关键词:环境保护;市场准入;结构升级;成本竞争力;价格竞争力正如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制定的《2l世纪议程》中所指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发展的总目标,经济的发展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据有关专家对各种污染物来源的分析,目前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中有80%来自企业。随着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提高,环保意识必然落实到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就加强环境保护对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加强环境保护对我国工业国际市场准入的影晌

      加入WTO以后,我国可以享有包括美国在内的各WTO成员国提供的最惠国待遇,由于关税的降低,世界其他国家对我国的市场开放度更大了。但同时,随着绿色消费意识在世界范围内的逐步觉醒,各国政府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却提高了。不符合环境标准的商品不予进口,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通行准则。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主要有三类,即绿色关税、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检疫。绿色关税又称环境进口附加税,指对影响人类环境的某些进口商品,在征收一般关税之外,再加征特别环境关税。绿色技术标准即以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境保护技术标准。早在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就颁布了针对全球工业企业、商业部门、非盈利性团体及其他用户制订的一系列环境保护标准——ISO014000。其中,ISO14001,即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规范是该系列标准的主体和精华部分,是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依据同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外宣布对这一新的认证标准只给2-3年的缓冲期,此后,国际市场就有可能对未获取认证的企业和产品做出若干限制些发达国家藉此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构筑起非关税壁垒。美国已明确表示,从2001年开始,对所有在其国内上市的商品进行绿色认证检查,并宣称美国厂商将在贸易绿色化方面同其他国家开展竞争。欧洲一些国家甚至认为,实施绿色认证不仅可以保护本国环境,而且可以将其他国家的许多商品拒之国门之外,有助于提高本国工厂的开工率和本国的就业率。现在,已经有一些获得认证的企业开始对自己的供货方提出了认证的要求,如通用汽车公司就要求所有供应商必须在2002年12月31日前获得ISOl4001认证。绿色检疫是指发达国家为达到限制进口其他国家食品的目的,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检疫标准,尤其是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放射性物质残留量、重金属含量制订了严格的规定。近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大约有50亿美元的产品因难以达到有关环境标准的要求出口受到影响和冲击对于我国工业企业而言,加强环境保护,取得ISO4000认证,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无疑为其产品顺利打入国际市场取得了绿色通行证,能够有效破除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限制。但到2001年1月,我国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只有464家,日本为5338家,德国为2400家,英国为1400家,美国为1340家,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 距,为强化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准入条件的 ISO4000认证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二、加强环境保护对我国工业结构升级 的影响

      近年来,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据《环境 法》的规定,我国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政府有 关部门先后发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 品目录》、 《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等文 件和规章,压缩煤炭、冶金、有色、石油化工、纺织、 机械、 建材等行业过剩的生产能力,关闭了众多污 染严重、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产品质量低劣、不具 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我国政府还实施了产 业退出救助政策,关闭资源枯竭型矿山,因地制宜 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实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 发展模式。这些措施的出台,有助于我国工业结构 的优化升级,提高行业集中度,减轻过度竞争的局 面,提升我国工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及增长质量。

       加入WTO以后,将更加有利于我国吸引外商 直接投资。一方面,关税和进口配额的削减,使得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成本降低,产品出口竞争力 提高;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获得国民待遇,在 产品销售、运输、税收、服务等方面与内资企业享 有同等条件,提高了外商在我国投资的预期收益。然而,近几年来,发达国家在其产业升级的过程 中,将一些能耗大、污染重的夕阳产业不断转移到 我国, 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随着我国政府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今后,环保将 作为引资立项的重要考虑因素,对于污染严重的 项目, 实行“环保一票否决”。这对改进我国招商引 资的质量,提高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技术起点十 分重要。如平板玻璃、水泥等建材产品因为附加价 值低、 污染严重等原因,属于发达国家逐渐退出的 投资领域,而在国内由于多年的重复建设,这些产 品严重供大于求,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要防止发 达国家这些产业向我国转移。

三、加强环境保护对我国工业成本竞争 力的影响

      从经济学一般理论而言,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外部性问题,实质是企业的私人边际成本(MPC) 小于社会边际成本MSC包括MPC和污染环境所 带来的外部成本AC ,外部成本由社会大众无偿 为企业承担了,此时,均衡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Q。由于价格P过低,没有反映产量0的真实成本 CQ ,过高的产量Q缺乏效率,给社会带来损失 ▲ABC。环境保护意味着将企业环境污染所造成 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使企业的私人边际成本等于 其社会边际成本,其结果是企业边际成本和价格 的提高、产量的降低,此时,均衡价格和产量分别 为P`,Q`, 资源实现有效率配置 (见图1) 。

      然而, 就工业企业运作的实践而言, 加强环境 保护对企业成本的影响, 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就 目前的情形来看,加强环境保护受四种机制的驱动:机制1,政府出于公众利益而制订环境法规及政策;机制2,企业成本—— —效益型环境保护驱动 机制;机制3,消费者追求绿色消费的需求驱动机 制;机制4,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驱动机制不 同, 对成本的影响不一样。 

      (一) 在机制$作用下, 工业企业趋向于末端处 理, 抵御型支出对企业造成较大成本负担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法规、政策的不断出台和 严格执行, “谁污染, 谁治理” 的原则迫使企业加强 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对污染排放物的 控制。但由于认识不到位, 许多企业停留在 “治理 污染”的思维定势之中,着眼于在生产的终端环 节, 对废弃物采用隔离、 处置、 处理、 焚烧等手段以 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这种 “末端处理” 技术, 在默认现有生产体系合理的前提下,强调事后控 制及消除污染影响, 在环境经济学中称为 “抵御性支出” 。由于这种方法是在未对原有生产环节进行 有效改进的基础上对已生成污染物作被动的处 理,使企业满足于遵守环境法规而不去投资开发 污染少的生产方式,因而,在产品质量维持不变的 情况下,将引起企业成本的增加,必然对我国工业 的国际竞争力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在机制!作用下,工业企业趋向于生产的 全过程控制和治理,通过优化生产流程,达到节 能、降耗、减污的目的 企业由被动、消极的角色,转变为主动、积极 的角色,通过优化工业设计和工艺流程,改进管理 方式, 从源头开展清洁生产,进行全过程控制和治 理,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资源耗费,减少直至消 除废弃物排放,实现从“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转变,使企业的环 境保护建立在成本—— —效益驱动的基础上。ISO4000的推行,就是成本—— —效益型机制 作用的结果。从ISO4000的工作内容来看,其核心 包括“工业减废”、 “污染预防”、 “持续改善”三大部分。工业预防指企业参照所在国有关环境保护的 法规与政策,根据自身的生产与销售活动产生污 染的特点,自行限制与减少企业排放物中的污染 成分总量,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污染预防则是指 通过生产工艺与包装方式的改进,预先消除企业 生产与销售过程中可能的污染源;持续改善则是 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渐进的不断改善过程。ISO4000的实施,始终和节约能源、资源紧密 联系在一起,企业推行ISO4000的过程实际上就 是企业规范管理、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尽可能 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的过程,实现由粗放型经营 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从而最终达到提高产品国 际竞争力的目的。目前,在我国国民经济周转中, 社会需要的最终产品只占原材料用量的20%-30%,70%-80%的资源最终成为进入环境的废弃物,我国 能源的利用率仅为32%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 10多个百分点,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 发达国家高出4倍多,工业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发达 国家的10倍以上。因此,我国工业企业节能、降耗、 减污的空间巨大。 毫无疑问, ISO4000的推行需要增加相应的 固定成本投入,包括技改资金、设备添置投入、认证费用大约在10--30万元之间等。但它却以节 约能源、 资源消耗为前提, 无疑节约了产品生产的 变动成本。只要进行详细、 深入的可行性分析, 就 可以算出固定成本的投资回收期:

      只要固定成本投入的有效使用年限高于投资 回收期,就能够充分调动工业企业开展ISO4000 认证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 从短期来看, 企业 由于固定成本的集中投入,资金压力较大,成 本—— —效益型的驱动机制存在着一定的时滞性;但从长期来看, 这一作用机制的效果十分明显。华 夏认证中心的统计结果表明, 1998年,15家通过ISO40001认证的企业在大约1年时间内, 节能降耗效益总计就高达4.9亿元。 

      (三) 机制3通过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拉动, 在工业企业强化环保认证的前提条件下,有助于节约 其销售成本 除了生产成本之外,销售成本是工业企业成 本另一个重要的构成因素。工业企业一旦通过开 展环境保护认证, 获得了产品绿色标志, 就有效地 实施了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的差别化战略。所谓绿 色标志,是指标明产品从生产到使用再到回收处 理的整个过程中符合特定环保要求的标志。在国 际市场上,绿色标志已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 的重要因素。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77%的美国人 表示, 企业的绿色标志对他们的购买欲有影响;而 绿色因素对意大利人采购商品的影响率则高达 94%,82%的德国消费者、 67%的荷兰消费者将环 保因素作为在超市购物的考虑因素。由于绿色产 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因此, 可以大 大节约企业向消费者推介、 宣传产品的费用。 

      (四)机制(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 济性, 促使外部不经济性向外部经济性转变, 减轻 工业企业投资环境保护的成本压力 从资金来源来看, 政府和企业是环境保护最重 要的两个投资主体。政府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 可以相对减轻企业投资环境保护的压力。政府投入 不但有助于减少乃至在一定程度或范围内消除企 业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性, 而且由于它为企业节约了开支而有助于强化我国工业企业的竞 争实力。例如, 政府制定相关的环保奖励政策, 对于 减少废弃物排放、生产绿色产品、综合利用自然资 源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实施税收减免、信贷优惠、 补贴、 加速折旧等扶持措施, 就不失为既提高企 业环保水平, 又强化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不仅仅局限于资金 的支持,也表现在政策的引导上。在生态工业园区 (Eco-IndustriaPark)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政策 引导就至关重要。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在1992-1993年由Indigo发展小组首次正式提出。它模拟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原理,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 产等手段使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弃物可以 用作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实现物质的闭 路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形成一个类似自然生 态系统的工业生态系统,达到资源、能量利用最大 化和废弃物排放最小化(见图2)。

      丹麦的卡隆堡、 美国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弗吉尼亚州的查尔斯 角、得克萨斯州的布郎斯唯尔、田纳西州的恰塔努 加等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成效十分显著。在发 达国家,尤其是在美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受到 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环境保护局和能源部一直 致力于推动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努力之外,美国 总统可持续发展理事会还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专门研究如何将生态工业园区的理论模型引入到具体的实践中去。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 广西贵港、广东南海等地被国家环保总局列 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示范。工业企业之间通过双边或多边协议所形成的 “变废为宝” 的生态工 业链也在各级环保部门的有效推动下积极发展。在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通过战略规 划、 政策扶持、 技术培训、 信息沟通、 关系协调等公 共产品的投入,引导相关企业进行产业间的有效 组合、 链接, 以最优的空间和时间形式组织在生产 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和综合利用,可 以将企业污染源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有效转变 为外部经济性, 通过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 以有限 的资源投入,生产更多、更好的商品,并尽可能减 少废弃物的排放,使园区内的所有工业企业在节 约生产成本方面达到共赢。

四、 加强环境保护对我国工业价格竞争 力的影响

      绿色标志所形成的产品差别化,由于代表了 较高的品质而获得国际市场上消费者的广泛认 同,使得消费者对该产品价格的敏感程度普遍下 降, 企业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价格, 从而能够为企 业带来较高的边际利润。在国际市场上, 带有绿色 标志的产品比非绿色产品价格普遍高出20%-200%。长期以来,我国工业企业习惯于为大型跨国 公司开展贴牌生产(OEM) ,所获取的加工费在该 产品整个价值链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即便是自有 品牌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大多也只能以中低档 的价格出售,与大型跨国公司同类型产品的高价 格形成鲜明的反差。除了品牌意识较差和宣传推 广力度较弱的原因之外,未能很好地与国际相关 标准接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当前加大环 境保护力度的大背景下, 尽快获得产品绿色标志, 对提升我国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大 有裨益。

五、 结论

      1.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开展ISO4000认证是 我国工业产品打破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 、提高 市场准入条件的有效手段。

      2.政府环保措施的加强有助于我国工业结构 的优化升级, 提升我国工业增长质量。

      3.由于驱动机制不同, 加强环境保护对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的影响远较经济学的一般性解释更为 复杂。迫于政府规制的末端治理将大大增加企业的 成本压力, 出于成本—— —效益考虑的清洁生产从长 期来看是生产成本节约型的, 消费驱动的环境保护 有助于节约销售成本,政府的环保资金投入、政策 扶持有助于减少乃至化解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 性。为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国工业企业在环境保护 方面应从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同时,政府应 尽可能提供必要的环保公共产品支持。

4.获得绿色标志的产品由于有效地实现了差 别化,对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非常有利。

返回列表